近年來,麟游縣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引領、制度創新為目標,緊盯“發展之需”,聚焦惠企便民,優化營商環境,搭建“用武之地”,轉變監管模式,提升便民服務,強化“一招取勝”,用“鐵肩膀”扛起“硬擔子”,筑牢信用之基,化解“后顧之憂”,真正讓信用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樁。
一是緊盯“發展之需”,暢通謀劃“快車道”。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麟游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副組長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從人員力量、經費保障、監管治理、宣傳培訓等方面明確成員單位職能職責,凝聚共識,指導全縣黨群部門、政法系統、社會組織等機構聯合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打造城市形象、優化發展環境、創建文明城市的一項重要抓手。
二是搭建“用武之地”,暢通監管“專用道”。在市場準入、資質認定、行政審批、政策扶持、公共服務等方面全過程實施信用監管,開展“雙公示瞞報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截至目前雙公示信息報送量達6591條,實現了各行業、各部門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換。積極推行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探索“信用+”案例應用,在食品藥品、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安全生產、醫療衛生、生態環保、交通運輸等14個重點領域采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措施,提升監管效能,實現信用承諾全覆蓋。全面推進15類重點人群建檔立信,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生產、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等個人誠信制度,對重點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有效保證監管全面,逐步實現信用承諾全覆蓋。
三是強化“一招取勝”,暢通惠民“先行道”。全面推廣政務誠信承諾,建立健全政務誠信評價和政府嚴重失信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對政府不守信踐諾、“新官不理舊賬”等損害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強企業信用信息歸集,為企業融資進行增信,發揮信用信息應用價值。大力推廣“信易貸”,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鼓勵支持縣內各金融機構將信易貸示范銀行創建活動與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相結合,加強業務產品創新和宣傳推廣力度,讓信用可變現成為了市場主體的統一共識,努力在全社會樹立起“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社會風氣和輿論氛圍,使誠實守信成為全民自覺的行為規范。
四是化解“后顧之憂”,暢通應用“加速道”。率先在市場監督領域推行“兩書同達”制度,提醒幫助失信主體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信用修復,恢復正常經營。開通網絡辦稅服務,通過“網上辦”“掌上辦”,開展“非接觸式”辦稅。以“誠信經營,無憂消費”為主題,打造繁榮有序、誠信經營、服務優質、文明和諧的商業街區,培育誠實守信、文明經營市場主體,輻射帶動縣域市場主體。打造政府“文明工程”、商家“誠信工程”、消費者“放心工程”,開展誠信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等專項宣傳活動,營造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輿論氛圍。